近些年,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玻璃在很多行業的到了廣泛使用。我們都知道玻璃是在鋼化爐生產出來的,但是在玻璃在制造中對鋼化爐內的溫度極有要求。它對產品的質量有重要影響。小編就給大家講解生產中的鋼化爐溫控技術要求。
一、均勻加熱
1、表面溫差對玻璃成型效果的影響
要避免玻璃上下表面溫差對玻璃鋼化效果的影響。上下表面溫差過大,很容易就會引起玻璃的凹凸、變形甚至是破碎,在生產過程中我們要做到以下兩點:首先放片時每爐玻璃的放片布置以及各爐的間隙時間要均勻;然后,為了保證輥子溫度的均勻性和一致性,避免玻璃板間輥子溫度過高,在放片時如果縱向出現間隙,在放下一爐玻璃時要補上這個間隙。
2、升溫控制
玻璃剛進入爐體時,此時應該增加對流加熱的方式,開啟上、下部熱平衡,通過爐內的高溫溫執風循環系統,將爐內高溫空氣進行熱風循環,可有效地解決玻璃各點溫差大的問題。
在加熱后半段,玻璃各點溫差已不明顯,應以提高加熱速度為主,可關閉各個熱平衡,直到玻璃溫度與設定的爐溫一致,加熱過程也就宣告結束。
3、提供熱平衡壓力
如果遇到玻璃邊緣的凸凹現象,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控制,一方面可以提高爐體內的熱平衡壓力,增加熱對流,從而調整爐內的熱平衡來減小大面積玻璃中間與邊緣的溫度差距,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延長玻璃的加熱時間,從而也能減小玻璃中部與邊緣的溫差。
二、加熱溫度
鋼化爐溫控技術對玻璃質量有很大的影響。溫度不合適會對鋼化玻璃的質量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如玻璃碎塊過大、玻璃彎曲、玻璃輥道痕、玻璃表面有麻點、玻璃在冷卻時的破碎等。如何使玻璃快速達到要求的溫度,在加熱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玻璃厚度要求加熱溫度多少
生產的玻璃厚度越薄,加熱的溫度就要越高,玻璃越厚,加熱熱的溫度就越低,所以在鋼化玻璃工藝方面,不能明確指出哪種溫度設定,溫度的選擇在很在程度上決定于原片玻璃的質量和操作人員所調整的工藝參數。5~15 mm厚度的玻璃鋼化溫度在680 ~720°C之間。 在實際生產時,對加熱溫度的調整,主要通過對加熱時間的調整來控制。加熱時間的基本計算方法是每毫米厚的玻璃約為40~50 s,如果玻璃上有鉆孔開洞開槽,加熱時間要在此基礎之上增加1. 5% ~2 5%。另外,玻璃的板面越大,加熱的時間應相對應的長一些,反之則相應的減少。
2、上部溫度要設定高一些
加熱系統測得的底部溫度并不是輥子溫度,而是鋼化爐底部加熱元件補償輥子玻璃吸收的熱量后的平均溫度。由于這個原因,所測得的溫度一般較高,比所測得的上部溫度要高一些,所以一般情況下上部加熱要比下部加熱的溫度設定要高一些。
3、避免出電爐的超負荷現象
這在正常的操作情況下,在電爐中央加熱元件的加熱區域內,總有玻璃在吸熱,在電爐的這個區域內一直有玻璃存在,如果電爐內某個區域的熱消耗超過加熱效果,這個區域內的溫度就開始下降,一直下降到溫度平衡為止,所以電爐一旦出現超負荷現象,就會引起玻璃在冷卻段的破碎。
以上就是小編對玻璃生產中
鋼化爐溫控技術要求的總結,溫度控制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控制系統工程,不僅要重視對電加熱體熱量產生的精確控制,更要重視將電加熱體產生的熱量如何有效地傳遞到玻璃上的方法,才能滿足工藝要求,早出經濟適用,質量佳的玻璃。